編者語:
《中國教育報》2025年1月1日第04版(高校新風)以《打造特色育人品牌 大別山精神薪火相傳》為題,從“弘揚大別山精神 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堅持立德樹人 筑牢思政教育主陣地”“數(shù)字技術賦能 拓寬思政教育主渠道”三個方面報道了我校堅持將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全方位融入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學科發(fā)展、社會服務等,,形成了“紅色鑄魂,、薪火相傳”的育人特色和“1+6”黨建品牌,在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與傳承方面推出系列成果,,成效顯著,。
原文如下:
黃岡師范學院
打造特色育人品牌 大別山精神薪火相傳
陳向軍 夏慧 胡志華 陳永典
大別山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首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黃岡師范學院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qū)高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以大別山精神為核心的大別山紅色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堅持將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全方位融入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學科發(fā)展、社會服務等,,形成了“紅色鑄魂,、薪火相傳”的育人特色和“1+6”黨建品牌,圍繞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與傳承衍生出的系列成果亮點紛呈,。
弘揚大別山精神 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
紅色文化是黨領導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結晶,,是涵蓋不同歷史階段紅色文化具體形態(tài)的綜合性、集成性概念,。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必須深刻領會紅色文化的價值立場,、思想基點、本質要求,、內生動力,、科學思維、世界情懷,,讓紅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煥發(fā)時代光芒,。這契合了黃岡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學校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主要內容包括政治認同與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與法治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等,,與大別山精神的內容相互契合,。
堅持不懈弘揚大別山精神。學校建立長效機制,,把參觀紅色場館,、觀看紅色劇目、點擊紅色網站作為每年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開展新教師入職培訓,,將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奮斗進取與無私奉獻精神作為師德養(yǎng)成的底色,,傳承紅色基因;常態(tài)化安排教師到干部學院研修,,不斷拓展教師的學術視野,、提高教師的品德修養(yǎng);選聘一批黃岡黨史專家作為校內兼職思政課教師,,定期開展紅色講座,;每年舉辦大別山紅色文化研討會,研究,、宣傳,、推動紅色文化育人;制度化評選,、宣傳表彰師生先進典型,,表彰“十佳師德標兵”“最美一線教職工”“明珠巾英”“魅力學子”等,,著力發(fā)揮先進典型群體的“示范效應”。
堅持立德樹人 筑牢思政教育主陣地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把提煉好,、弘揚好大別山精神作為使命擔當,推動大別山紅色文化與“五個思政”建設相結合,,成立省級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大別山精神研究會,,打造以“十個一”為載體的“大別山紅色薪傳”育人品牌,高規(guī)格舉辦了多場研討會,,推動大別山精神的研究和宣傳,,產出了以原創(chuàng)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劇《大別山紅色薪傳》、黃梅戲音樂劇《霜天紅燭》和鄂東歷史文化名人校園雕塑為代表的一批成果,,繪制了百米手繪紅墻,,建設了VR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實驗室,建成了大別山紅色文化實習實訓基地,。學校先后獲評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地,、湖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湖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
守好思政教育主陣地,,促進學習空間拓展。大別山紅色文化不僅是以文化人,、資政育人的優(yōu)秀載體及工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的文化資源及教學內容。在課程建設方面,,學校開設了“大別山精神”“大別山紅色文化概論”等“紅色金課”,,通過這些課程將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和時代精神傳遞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將黨史故事,、紅色詩詞、紅色法治,、紅色經濟,、紅色家風、廉政建設等內容巧妙融入課程,,讓紅色成為課程思政的主色,;在實踐教學中,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基地”“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校館融合·協(xié)同育人”系列思政課教學活動,,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響力;在“一站式”學生社區(qū)綜合服務中心試點上,,設立“紅色驛站”,,通過建設“紅色社區(qū)”“紅色景觀”,,以具象化、泛在化的方式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引領廣大青年學生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大別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明確報國志向,,讓校園文化建設的紅色內涵有效、有形,、有感,,讓廣大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數(shù)字技術賦能 拓寬思政教育主渠道
學校著力實施數(shù)字賦能大別山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工程,,通過數(shù)字化手段,,實現(xiàn)紅色文化與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積極推動大別山紅色文化“進黨建數(shù)字化”,,用“智慧黨支部”“智慧黨建”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模式,,已成為新時代黃岡師范學院黨建發(fā)展新常態(tài),;利用“5G+全息”新一代信息技術輔助學生學習大別山紅色文化,,全面掌握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歷史;推動紅色教學資源的數(shù)字化建設,,通過數(shù)字技術建設以文本,、圖像、動畫,、音頻,、視頻、微課,、電子課件等為主要形態(tài)的數(shù)字化紅色文化教學資源庫,、案例庫、素材庫和示范課程庫,,為思政主課堂提供更豐富和鮮活的教學素材,;推動數(shù)字賦能大別山紅色文化“進實踐”,通過虛擬仿真課程,,打造沉浸式紅色文化體驗,,建立大別山紅色文化數(shù)字展館,打造“永不落幕的線上展覽”,;推動數(shù)字賦能大別山紅色文化“進傳播新場域”,,創(chuàng)作紅色微電影、自編自演的紅色劇目,、紅色歌曲,、紅色黃梅戲,,借助多種網絡平臺,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實現(xiàn)紅色文化的高質量傳播,;推動數(shù)字賦能大別山紅色文化“進科研”,,利用大數(shù)據(jù)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入挖掘大別山紅色文化在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師學術研究中的價值和運用,,打造“智慧+紅色科研”,引導師生將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統(tǒng)一起來。
學校為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育人的方式,,結合自身特色和大別山紅色資源優(yōu)勢,,設計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實踐教學活動,旨在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大別山紅色文化,、傳承大別山精神。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深化紅色文化育人實踐,,探索更多創(chuàng)新性的育人途徑和方式,努力打造特色更鮮明的大別山紅色文化育人品牌,,讓傳承大別山精神的“紅色引擎”賦能學校內涵式發(fā)展,,成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原文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1/01/content_144743_18144935.htm